上海降温!实拍寒风中的他们,为上海带温暖

走天涯

@_@a

  不过一天之隔,上海开启“速冻”模式,从22摄氏度的暖冬直降零下。

  12月16日,今冬第一场雪悄然而至。当很多人减少出行尽可能躲避寒冷,另一群人却在街头巷尾、港口码头、高架隧桥、医院急诊室奔波忙碌。

  “脸都冻得生疼。”从警30余年,早有丰富寒流“抵御”经验的交警周继宗从15日晚开始就频繁来到南浦大桥观测路面结冰和车流情况。

  远离市区的洋山港气象站,站长沈其艳也来到海边的观测场,捂紧了帽子对观测场的所有设备进行排查。

  作业车辆在大桥上播撒融雪剂。澎湃新闻记者 蒋乐来 图

  居民楼道里的供水立管、水表裹好了保温材料,供水保障应急抢修队伍24小时待命,电力系统的巡检也同时开启。

  急诊室医生和120急救员,同样忙碌不停。急诊科医生介绍说,天一冷,送来的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也多了。从12月16日零时到中午12点,新华医院总共来了18辆120救护车。

  气温还在进一步走低。17日早晨,上海市区下半年首次跌破冰点,郊区大多零下4℃到零下2℃附近,达本次寒潮过程的气温最低点,寒流中,一线工作者仍在默默迎风坚守岗位。街头巷尾的便利出行、居家必需的用水用电、危急时刻的就医急诊……整座城市的正常运行,都来自于他们的默默保障。

@_@a

  近50名工作人员在深夜的微雨中出发

  12月16日上午11点左右,架在黄浦江上的闵浦大桥侧沿的路面上,已经形成了不少零零碎碎的冰片和冰粒。

  上海城投高速运管中心二分中心主任崔革军告诉记者,由于大桥四面通风且处于江面之上,温度会比地面低得多。钢结构的大桥散热很快,遇到低温的雨雪天气很容易结冰。一旦路面结冰,就会对车辆的行驶安全造成影响,出现轮胎打滑等情况。

  周五晚的一场降雨,导致路面潮湿且气温仍有下降趋势,崔革军决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安排养护车辆在重点路段播撒融雪剂。一辆作业车在前进行播撒,播撒范围可以覆盖行驶车道左右两侧的车道;一辆巡视车在中进行监护;一辆防撞车在后保障安全,利用广播和灯光提醒车辆避让。

  16日凌晨2点左右,值班长巡视桥侧气象仪监测数据时,发现气温达到了-0.5℃,便马上启动了应急预案,20吨左右的融雪剂,四支作业队伍,近50名工作人员,在深夜的微雨中出发,从凌晨两点半左右到四点多,覆盖了近五公里的重点路段。

  崔革军说:“这个行业就是这样,365天24小时都要有人值守,不能脱岗。而面对寒潮,还要进一步加强值班值守。”幸运的是,仰仗智慧高速系统和播撒机,养护人员不用再顶着寒风在桥上勘察,作业人员也不用在刺骨寒冷中徒手播撒。机械化作业既保障了道路行车安全,也保障了作业人员在高速环境下的劳动安全。

  交警支队民警周继宗与隧道管理部门检查防冻除冰物资储备情况。黄浦公安 供图

@_@a

  在街头忙碌,却不能裹得严严实实

  同样是大桥,黄浦交警支队二大队交警周继宗也时时放心不下。

  12月16日清晨6点半,他来到南浦大桥执勤点位,对桥面结冰情况进行排查,并观测车流情况。他告诉记者,当天上午的车流量明显下降,比平日里少了三四成,寒流对出行还是有不少影响。

  此前一天晚9点,周继宗已经顶着风雨对桥上所有的防水口、道路分界线以及减速带进行巡查,防止积水结冰导致车辆驾驶过程中打滑。

  “如果看到有结冰的情况,我就立刻呼叫大桥管理所,通知他们带好相应物资上桥进行除冰工作。”周继宗说。

  做了交警30年,无数次和寒流打交道,周继宗“没想到这次如此冷”。出于观测的便利以及对交警形象的考虑,他不能像大多身处室外的市民一样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眼睛,和大风接触的面部传来阵阵刺痛,为了应急处置的便捷,周继宗也放弃了服装的层层护卫,以便在车流中行动。

  16日下午1时,周继宗又多次上桥观测,车流平稳暂未发生车辆打滑事件。“以往我们也遇到过,有车辆打滑导致180度旋转直接原地掉头的,我们立刻采取技术措施分流,并安排牵引车尽快将损坏的车辆拉离路面。”

  周继宗说,也想借此机会向市民们发出提示,寒流天驾车出行,一定要在出发前检查车辆情况,行车途中要尤其控制行驶速度并适当拉大车距,安全行驶。

  “走下执勤点,派出所里也都给我们备好了姜茶、感冒冲剂和暖宝宝,我们守护市民安全的时候,自己也都有温暖防护。”周继宗说。

  洋山港气象站附近。受访者 供图

@_@a

  120急救中心与生命抢速度

  16日12时01分,一阵急促的铃声在青浦区120急救中心徐泾分站响起。徐泾分站分站长佘东彪医生接线,调度中心派来一单青浦赵巷镇的急救任务,呼救者称家里孩子身体不适,需紧急送医。“马上出发,快!”佘东彪喊了一声,与两名急救员即刻出车。

  此时户外气温1摄氏度,3人跳上车,出发时间为12时02分。当天早上,有16年急救经验的佘东彪对车辆、设备仪器做了全面检查,确保寒潮天执行任务不出问题。佘东彪告诉记者,天气转冷后,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多发,同时也有交通意外、其他急救等需求,徐泾分站两辆急救车每天要执行十几到二十几单任务,24小时待命。

  “你是孩子妈妈吗?她现在情况怎么样?……意识清醒吗?能说话吗?……吃了什么药?……吃药时间有多久?……我们已到嘉松中路,请把地址再重复一遍……我们大约还有5分钟到。”

  每一次院前急救,从120接听电话的一刻就开始,佘东彪说,为节省急救时间,很多沟通会在车上完成。记者看到,路上他与孩子家人做了交流,了解情况并给出简单医嘱。根据初步了解,一名16岁女孩因服药身体不适,意识仍清醒。

  12时12分,急救人员进入该小区,用时仅10分钟左右。到达患者家中后,当时家长正和孩子沟通。佘东彪查看了女孩所服药物及说明书,详细了解用药剂量和时间,他判断必须送医。接着,他和女孩直接交流,询问和观察她的身体意识情况。

  “不用怕,我是医生,我们去医院检查一下好吗,做相应的治疗,你就不会感到难受了。”佘东彪耐心地跟患者说。一番劝说后,女孩在家长的陪同下上了急救车。在车上,急救人员检查患者常规生命体征情况。佘东彪说,她血压略高、血氧正常、心率偏快,还有些嗜睡。急救人员为患者插上氧气,进行了相应医疗干预措施,随时观察和询问她的感受。

  与此同时,佘东彪与附近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松江)联系送院事宜,向院方医生说明患者目前的状况。从小区出发大约18分钟后,120急救车就将患者送到了医院,急救医生又现场与院方做了详细说明和交接,当时患者情况平稳,意识依然清醒。

  一番紧张的忙碌后,急救人员离开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急救中心,返回徐泾分站,准备随时接收下一单任务。

  “急救人员面对的情况经常是未知的、紧急的,必须随时做好准备。”佘东彪说,他对时间很敏感,“120急救是一场与生命抢速度的接力赛,我们要保证患者得到快速救治”。佘东彪介绍,为确保满足市民的日常急救需求,同时为应对寒潮天气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近期上海120各单位在常规急救保障力量之外,还组建了应急保障车组,增派力量随时待命。

标签:急救情况播撒作业车辆

发表评论 (已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