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水烫碗、饭后剔牙、起床叠被……这些卫生习惯是正确的吗?

米酒妈妈

(*>.<*)

  开水烫碗烫菜板、饭后剔牙、起床叠被子……我们一直坚持的“卫生习惯”,真的可以起作用吗?

  开水烫碗能杀菌?

  对于餐具来说,“高温煮沸”确实是最常见的消毒方式。但有前提条件:一是温度要足,二是时间要够。国家出台的消毒卫生规范中提到,热力消毒(煮沸、蒸汽消毒)法需在100℃的温度下,保持10分钟左右。

  像餐具上常残留的细菌大肠杆菌、沙门菌、霍乱弧菌等,多数要经100℃作用5分钟,或80℃作用10分钟才能死亡;而乙肝病毒在100℃中至少10分钟才能被灭活;一些不怕“烫”的细菌芽胞需煮沸更长时间,如破伤风杆菌芽胞需60分钟,肉毒杆菌芽胞则需3小时。

  外出就餐时,应选择具有食品卫生许可证的餐饮服务单位,另外可根据国家对其餐厅卫生情况的动态等级(大笑、微笑和平脸)和年度等级(A、B、C)评定结果,选择信誉等级较高的餐饮单位进行就餐。

  就餐前,可以观察餐具是否经过消毒处理,经过清洗消毒的餐具应具有光、洁、干、涩的特征。特别在意卫生或免疫力较弱的人群,可选择外出就餐时自带餐具。

  另外,用湿纸巾擦拭餐具消毒也不能起到消毒餐具的作用。市面上清洁、抑菌的湿纸巾,大多只能用于皮肤清洁。能达到消毒作用的湿纸巾也是用于皮肤或物体表面的消毒,其中的化学成分不能入口,用来擦碗反而增加安全隐患。

  此外,居家可以采用煮沸消毒法,将餐具放在热水里待水烧开后煮10分钟便可。有条件的家庭也可以购买消毒柜。

 

(*>.<*)

  饭后剔牙更干净?

  长期使用牙签并不可取,它对牙齿有三大危害:

  引起牙龈发炎:剔牙时,锐利的牙签很容易伤到娇嫩的牙龈。牙龈表面一旦有伤口,细菌就会乘机而入引起牙龈发炎。

  引起牙齿松动:如果经常损伤牙龈,长时间便会导致牙龈萎缩,牙根暴露。由于牙齿的形状是头大根小,牙龈萎缩会使牙根之间的缝隙增大,食物残渣就更容易进去。残渣越多,剔牙越勤,于是周而复始,恶性循环,最终导致牙根失去保护,引起牙齿松动或脱落。

  引起牙痛:牙齿表面包着一层牙釉质,可以起到保护牙本质的作用。牙根处的牙釉质很薄,经常剔牙会使牙釉质受到磨损,容易引起牙痛。

  因此,更提倡饭后漱口,实在漱不出来,可以用牙刷。专业牙医建议人们使用牙线清除食物残渣。

 

(*>.<*)

  用纱罩罩食物可以防蚊蝇?

  防蝇纱罩罩在食物上,苍蝇虽然不会直接落在食物上,但会停留在纱罩上面,并留下带有病菌的虫卵。这些虫卵有可能从纱罩孔中掉落而污染食物。

  此外,将食物放在餐桌上,室温环境下,细菌繁殖极快,尤其夏天,更可能会以成倍的速度增长。

  食物尽量不要放在室温下超过2小时,而在较高温度的室温下(32℃以上)则不宜放置超过1小时。建议将食物包裹一层保鲜膜,然后置入冰箱保鲜层。

 

(*>.<*)

  捏住两个鼻孔擤鼻涕?

  捏住两侧鼻孔用力擤鼻涕时,部分鼻涕不能从缩小的鼻孔擤出,会反流入鼻窦,甚至由咽鼓管涌向中耳腔,出现耳朵嗡嗡响的感觉。

  且鼻涕中含有的细菌可能会引起中耳炎或者加重鼻窦炎。

  可闭上嘴巴,用手指压紧一侧鼻孔,将鼻涕从另一侧鼻孔擤出,然后换边。切忌用力过猛。

标签:消毒剔牙牙龈餐具食物

发表评论 (已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