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文物首次来沪展出,“万历那年”一宝一物尽显大明风华

回味文海

O_o

  巍巍十三陵,赫赫帝王家。明十三陵是13位大明帝王的最终归宿,也是一部砖石草木写就的明史。在十三陵中,万历皇帝的定陵是至今唯一经过考古挖掘的皇陵,今天起,来自定陵的116套(件)珍贵万历文物首次来到上海,皇帝穿常服时所佩戴的帽子金翼善冠、万历饮酒时镶满宝石的金爵……一宝一物,尽显大明风华。

  闵行博物馆再次带来现象级特展,继“乐居长安——唐都长安生活展”“汉·无极——长沙马王堆文物精品展”等大展后,此番展览聚焦明朝,迎来“万历那年——明十三陵万历文物特展”。现场还吸引了许多身着明代服饰的观众前来“沉浸式观展”,让今日的博物馆仿佛梦回大明。

  大名鼎鼎的明十三陵,是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也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帝王墓葬群。本次来沪的定陵,是我国第一座正式发掘的皇帝陵墓,它的发掘也留下了许多遗憾。定陵之后,国家严令禁止主动发掘皇陵,只展开抢救性和保护性的发掘。

  定陵是明神宗朱翊钧和两皇后的合葬墓。明神宗朱翊钧,少年即位,聪慧勤奋,任用贤臣,力行改革,让行将就木的帝国重新焕发活力。然而在首辅张居正逝世之后,他开始贪图享乐、肆意敛财、罢朝怠政,使国家机构几近瘫痪。可以说是整个明朝历史乃至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兴衰系于一人”的最好注解之一。

O_o

  来自万历皇帝的“压箱好物”

  万历年间精美华贵的器物与巧夺天工的技艺,映衬了明王朝最后的辉煌。

  展厅中,一顶金光闪闪的帽子独享一个展柜,彰显了其与众不同的地位。这顶薄如蝉翼的金翼善冠,是万历皇帝的御用之物,也是迄今为止我国现存唯一一件帝王金冠,弥足珍贵。金冠由852根0.2毫米的金丝纯手工编结而成,重量仅为800g,看不到任何的接点和断丝,正面像一个善良的“善”字,充分反映了明代金银细工的高超技艺。在该展厅同时展出的还有帝后的服饰、做工精致的十二龙九凤冠等。

O_o

  定陵出土了两件万历的缂丝衮服,其工艺难度,刷新了人们对明朝缂绣技术的认知。展厅中的十二章福寿如意革丝衮服,是皇帝举行大典时所穿,在皇帝所有袍服中,属于等级最高的礼服。不过当年考古队员打开万历皇帝棺椁时,衣服已经支离破碎,只依稀看出是一件缂丝衮服。本次展出为后期复原。据记载,这件衮服由缂丝工匠耗时13年制作完成,使用了5万米长的金线和6000根孔雀绒毛等十几种珍贵材料。衮服上下有12团龙和日月星辰等12章吉祥图案,周身遍布279个万字、256个寿字、301只蝙蝠、271个如意,堪称是中国近世纪服饰艺术的典范。

  “这次的展品都是从北京远道而来,除了4件不能出京的国宝采用了复制品外,大多都是原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就有19件,包括万历皇帝所用的束带——大碌带”,闵行博物馆宣传教育部主任徐迪介绍说,这上面有20颗祖母绿、91颗红宝石,还有珍珠无数。当时有史料记载,有明朝官员手上有颗祖母绿,一位富商想以500两黄金的价格买下来,所以假设它500两黄金一颗,那20颗就超过了一万两黄金。

O_o

  此外在“万历那年”开展前,闵博进行了一场文物绘画征集,让入选作品拥有进入展厅展出的机会。如今在展厅最后一面墙上挂着近20幅特别的“展品”,就是网友临摹的文物作品。这也是馆方探索有趣的公共教育活动之一,增加一些“互动环节”,拉近文物与观众的距离。

  展览中的另一道风景线,展厅里来了一群“明朝人”。“我本身对明史就很有兴趣,今天来看展特意穿了明代皇帝的衮服,我朋友穿了锦衣卫的衣服,还有朋友打扮成一品大臣,和大户人家小姐等,我们是来沉浸式观展的”,鹰叔带着朋友们前来,他告诉记者,自己从魏晋南北朝到明朝服饰都有,平时和朋友也喜欢穿汉服一起玩。“到博物馆来穿传统服装,更有文化氛围,着传统衣裳,兴礼仪之邦”。

  展览将持续至11月26日。

标签:万历明朝皇帝文物大明

发表评论 (已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