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北外滩这个集市“秒回”90年代!小剧场+商业体,深度融合效果如何?

柒巧酱

@_@a

  两年前刚开业就引爆朋友圈的

  北外滩“城市集市”

  又迎来升级版

  引入滑稽戏、脱口秀等小剧场

  让这条充满

  90年代回忆氛围的“弄堂”

  再添上海元素

@_@a

  据虹口区文化市场管理所介绍

  该区正依托各商业体

  培育一批小而美的

  “家门口小剧场”

  让文化盛宴更加触手可及

  北外滩来福士的城市集市复刻了上世纪90年代上海弄堂的场景,坐在小摊前,品尝葱油饼、绿豆刨冰这些上海的传统小吃,许多前来打卡的市民游客直呼“秒回小时候”。

  更令人出乎意料的是,推开转角处的一扇复古玻璃门,里面还别有洞天。

@_@a

  这里其实是上海滑稽剧团的一处小剧场,旗下闹猛喜剧团带来了时尚滑稽戏《欢迎入戏》,驻场演员阵容包括了沈远、陈思清、曹毅等上海人非常熟悉的面孔。

  00后观众小周和相识八年的朋友小厉结伴来看剧,两位都是铁杆滑稽戏迷:“看下来感觉很好玩,有机会会再来看!我们很喜欢这些滑稽戏演员,也很喜欢滑稽戏,希望能有更多滑稽戏演员把上海的方言发扬光大。”

  和传统的滑稽戏不同,这出戏大幅增加了与观众互动的内容,不少观众被邀请上台,饰演其中的角色,“这种形式非常有意思,可以让观众有很好地代入这场戏的感觉。”

  上海滑稽剧团团长凌梅芳说,《欢迎入戏》的排期已经排到了九月份,每周五开始连演三天,后续还会创排更多适合这个小剧场的滑稽戏:“这个对我们来说也是准备了蛮久的一个项目,目前来看还是很不错的。很多年轻人也喜欢到这个场地来,逛逛玩玩。滑稽戏来说的话,我们比较接地气,我们应该主动地来跟观众互动,而不是比较单一的在剧场等待观众。”

@_@a

  在曲阳百联的六楼,邻剧场的外观看似集装箱,走进去,则是一处可容纳两百余人的演艺空间。负责人吴昊波介绍,这里主打亲子剧,比如创星剧团的科普儿童黑光剧,又比如白领社群喜闻乐见的戏剧沙龙或社区中老年偏爱的戏曲导赏:“大的标准剧院可能是单一的,它只能演一定规模的戏。在大剧场之外,我们还要消化很多中小型的演出,对于孵化的、青年艺术家的扶持,小剧场就有了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

  吴昊波补充道,事实上,邻剧场已经有了成功的案例:一家由刚刚毕业的年轻人组织的剧团,经过约两年的培育,已经成功从“小剧场”演到了“大剧院”。这也凸显了小剧场在当下文化市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今年以来,仅虹口区就新增了8个“演艺新空间”,成立四川北路演艺新联盟,打造北外滩艺术岸线,欢空间、影梦里剧场、北外滩奇观剧场等一批各有特色的小剧场正逐渐成长起来,成为家门口的好去处。

  话里话外

  演/艺/来/了

  商/业/准/备/好/了/吗

  陪伴上海人30载的太平洋百货即将告别的消息,这周刷屏朋友圈,又有人提出了传统商业未来该如何生存的“灵魂拷问”。一成不变的老路子或者全面转战线上,似乎都不是良方。

  不久前,在某大型演唱会散场时,紧邻的大型商场已经临近关门时间,一家以服务著称的火锅店派出大巴接歌迷去8公里以外的店里吃夜宵,场面火爆,甚至成了小型歌迷会。暂且抛开这样的做法是否合规的讨论,至少佐证了一点,那就是只要愿意动脑筋,找准痛点,消费者自然乐意来买单。

  网上有个热词叫“流量经济”,其实这并不仅仅适用于线上,一场线下演出带来的大客流,对周边的商圈都是潜在的市场。在这次对小剧场的调研采访中,有位业内人士说,百老汇1美元的票房可以带动约10美元的附加消费。小剧场虽然或许暂时达不到这么高的撬动比,但对传统商业的发展来说,仍是一种很好的思路。

标签:滑稽戏小剧场上海剧场剧团

发表评论 (已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