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糕刺客消失?平价冷饮热销,高端品牌自降身价!上海一家老店老冰棍坚持7角一根

辛有志

~`o`~

  连日高温

  冷饮雪糕也开始进入销售旺季

  去年,不少雪糕

  曾因标签和价格问题

  被称为“雪糕刺客”

  今年,市面上好像已恢复了平静

  平价雪糕重归主流

  在刚刚过去的“618大促”中,无论是各大电商平台还是雪糕品牌,均未提及相关销售数据;此外,去年讨论最热烈的“雪糕刺客”,今年也鲜少被提及和关注。

  “你有没有发现,今年冰柜里不同花样的雪糕品牌挺多,价格也还算适中,但到底买哪个确实还挺纠结的。”看着便利店冰柜里的冰淇淋Lisa纠结道。

  雪糕市场一片静悄悄,不仅没有网红冰淇淋的出现,话题度也少了许多。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冰淇淋新品已经不再是清一色的“高端”定位。此前据 CBNData 不完全统计,2023年各品牌共发布 70 余款新品。其中51% 新品为中高端产品,单支价格在 10 元以上,46% 新品的单支价格区间集中在 3-10元。

  艾媒咨询2022年消费者调研结果也显示,中国消费者对冰淇淋单价的接受度普遍在3~10元(不含10元)/支之间,占比为70.9%。

~`o`~

  高端品牌“自降身价”

  在产品定价上更加谨慎

  据南都周刊调查,消费者对于平价雪糕的喜爱,也让不少高端品牌“自降身价”。今年3月29日,钟薛高在上海举办的新品发布会上发布了3.5元一支的雪糕新产品“Sa’saa”,与此前动辄十几元一支的产品相比,3.5元的定价显然与钟薛高一贯的“高端”风格并不相符。

  据了解,相比钟薛高,Sa’Saa的主要销售渠道在线下。对此,钟薛高方面此前解释称,这是因为3.5元/支的售价,很难支撑起钟薛高的冷链物流履约成本。

  此外,伊利旗下高端雪糕品牌“须尽欢”在今年4月份也推出了四款新品,产品每支的价格在12元左右;而此前,须尽欢系列产品的均价在18元左右。

  有分析人士指出,年轻消费者追求颜值、个性、品质,也给雪糕的高端化提供了发展空间;但这届消费者也十分理性,追求性价比,才会对“雪糕刺客”有如此强烈的反应。这也说明雪糕品牌与商家在产品定价、调价方面必须谨慎。

  “整体来看,今年雪糕的价格趋势是往中间走。原来是五块六块的产品很多,但最几十块钱的产品也有,就出现了‘两头尖中间空’的现象,但这种现象在今年有所改变,很多商家开始往中间的价格区间布局,这既是行业竞争的推动也是满足差异化需求的表现。”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价格的精准分层,意味着中国的雪糕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

  事实上,对于各类产品的“价格刺客”现象,相关部门也已出手整顿。去年7月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其中明确将标示或者显著弱化标示对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不利的价格条件,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列为价格欺诈行为。

  今天

  #上海20年冷饮店的

  老冰棍坚持7毛一根#

  话题冲上热搜榜

~`o`~

  据悉,这家店位于杨浦国和路

  是家老牌平价冷饮批发店

  雪宝9元五支,冰砖10元四个

  最便宜的老冰棍只要7毛钱一根

  走进这家冷饮批发店,扑面而来的除了冷气,还有满墙的价格牌,红底白字,明码标价。最大亮点在于,全场冷饮单价是在市面零售价基础上至少打七折,亲民实惠是小店招牌。

  家住附近的倪阿姨遛弯时经常来批发站“囤货”,每次一买就是一大袋。“我每次基本买四、五十元的量,能吃半个月,再多了冰箱里放不下,等吃完了再来补货。”

  十几口冰柜里涵盖超500款冷饮,最热销的当属光明牌,像老上海人魂牵梦萦的赤豆棒冰、绿豆棒冰和盐水棒冰,还有小朋友们最爱的三色杯、冰砖,都是人气王。

  据悉,这家冷饮批发店开店已有20多年,一直是周边居民们的冷饮采购“宝地”,期间有过一次门店位置的调整,从国和路一侧调整到马路另一侧,但老主顾们念念不忘循着新店而来。

  小店后方就是冷库,工作人员进进出出都穿着厚厚的外套。记者了解到,7月中旬是店里生意最好的时候,各色冷饮每天能卖300-400箱,按平均一箱30支计算,单日冷饮销量就破万支。

  去年此时,上海“雪糕刺客”热度正盛,不过今年,冷饮的价格倒渐渐回归正常。店长赵学宽说,薄利多销是更多顾客能接受的方式。

~`o`~

  媒体评论:高价雪糕还有生命力吗?

  经济日报发表评论:只隔了一个夏天,“雪糕刺客”好像就消失了。拿当初颇受关注的“钟薛高”来说,先是让出了电商平台销量排行榜冠军,紧接着网友们又发现,这个曾经“高攀不起”的品牌居然推出“99元20支”的活动,单价只有过去的一个零头。

  不仅如此,近两年涌现的一些高端雪糕品牌,也不如从前风光。不论线上还是线下,伊利、光明、北冰洋等老品牌开始带着5元及以下的产品占据主战场。

  去年出现“雪糕刺客”的直接原因,是线下门店明码标价做得不到位,消费者往往结账时才发现价格那么高。争议声中,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此后,各个便利店、超市的标价变得醒目,“雪糕刺客”失去了“潜伏”空间。

  “雪糕刺客”的出现,不应让线下门店负全责。之所以叫“刺客”,暗指价格不便宜,扎得消费者钱包“出血”。“雪糕刺客”的自我定位其实是“雪糕新贵”:新品牌,卖得贵,比市场同类产品贵二三倍。这样的价格下,一度竟然卖得不错,有的品牌年销量超过1亿支。究其原因,缘于企业有眼光、有能力,并搭上了中国消费增长的快车,遇到了支持国潮消费的“Z世代”。不过,顺风顺水时,鲜花着锦;遇到风浪时,藏在水下的石头就会暴露出来。

  比如品牌建设。一个成功的品牌往往具备消费者认可的“人设”,相比之下,“雪糕新贵”的“人设”不仅没有立起来,还缺了点儿让人非吃不可的硬实力。

  再如线下渠道。雪糕行业有“得冰柜者得天下”之说,便利店、超市的冰柜容量有限,只有最畅销的产品才有一席之地。高端雪糕大都有自己的冰柜甚至专卖店,态度鲜明:“我很贵,请看准了再买。”新品牌对线下渠道的渗透能力显然比不上“前辈们”。

  从去年开始,消费者对性价比更加重视。叮咚买菜数据显示,目前雪糕销量“TOP20”单品中仅有1款单价在10元以上,其余大都在5元以下,有两款仅为1元至2元。在性价比为王的环境里,营销强、品牌弱、故事多、干货少的产品讲不出增长神话。

  眼见一度很有希望跻身高端的国产品牌变得黯淡,令人遗憾。国产雪糕品牌的高端之路是否已被堵死?其实未必。去年,消费者抵触“雪糕刺客”,某种程度上是在宣泄知情权和选择权被侵犯的不满。 客观地说,一分价钱一分货,高价雪糕有自己的受众。排行榜暂时落后不是什么大问题,在爬坡过坎的征途上,停下来复盘加油,也许能走得更稳。

  抬头看看前面的路,前景还是光明的:“Z世代”的消费者还在。雪糕榜单“20强”里,3个外国品牌、17个国货,这说明只要能提供有性价比的产品,消费者就喜欢。消费者对健康、美味的追求只会越来越强,国产品牌继续转型升级依然有空间。

  未来的日子里,根基未稳的品牌需要补课,要用更扎实的质量、服务和口碑替换泡沫化的增长数据。

  你最近最喜欢的冷饮是哪款?

 

标签:雪糕刺客冷饮价格品牌

发表评论 (已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