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张园亮相 央视!探索其惊艳重启背后的故事

小伊伊

~`o`~

  地处上海市中心的张园,至今已有140年的历史,是上海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建筑风格最丰富的石库门建筑群,在历经四年的保护性修缮后,张园西区于12月1日正式对公众开放。16幢修缮后的历史建筑历久弥新,在周边林立的高楼大厦间,沉淀出一道属于老上海的独特风景。昨日,焕新回归的张园也登上了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被重点报道,一起来看↓

  张园“征而不拆,人走房留”

  保建筑顾民生

  张园是上海中心城区首个采用 “留改拆”城市更新试点项目,采用“征而不拆,人走房留”的方式,简单地说就是人走,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房留,将修旧如故,保持历史风貌不变。

  跨越百年,焕新回归的张园。到底交出了一份怎样的城市更新答卷?

  1882年,无锡商人张叔和买下了上海今南京西路泰兴路一带的花园别墅,并将其命名为张氏味莼园,简称张园。

  随后,他又将园区进一步扩充,成为当时上海私家园林之首,是清末民初上海最大、最有特色的市民公共活动场所。

~`o`~

  作为近代中国第一公共空间,这里见证了沪上第一盏公共电灯点亮、第一辆自行车亮相、第一个室外照相馆亮相、第一次华人公映电影、第一部冒险游艺设施(也就是人们今天所知的“激流勇进”)。

  这个在百年前,开创上海乃至全国多个“第一”的地方,一直有着“海上第一名园”的美誉。

  1918年,随着当时的上海公共租界不断向西拓展城市边界,张园地块成为了地产商眼中的热土,它被拆分成为28块小地块并进行住宅开发。

~`o`~

  从市民公共活动场所向石库门社区形态转变,让张园成为了上海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建筑风格最丰富的石库门建筑群。

  如今,张园共有43幢、170余栋、20余种不同风格的石库门里弄建筑,包括了石库门里弄住宅、新式里弄住宅、里弄公馆以及花园住宅四大类型。

  从最早的公共花园,到成为买办等中产阶级为主的高品质居住群,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张园的历史,在“七十二家房客”的烟火气中延续下去。

~`o`~

  “修旧如故”并不只是把“表面工夫”做漂亮。借助激光扫描仪和照片建模的力量,上海交通大学正在检测取样自张园的建筑材料。

  用硬核的科学手段,把文化解读到每一种元素、每一个分子。上海的旧改中,借用高科技手段保护历史风貌和文化肌理,把精细化发挥得淋漓尽致。

  1882年,富商张叔和买下了这片花园,不惜重金把它改造为一座开放性的娱乐花园,令沪上民众纷至沓来。今天,经过修缮保护的张园在更新后,重新恢复了公共空间的功能。

  张园的保护性改造过程中,始终秉承对建筑、对历史的敬畏之心,无论是“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还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新时代理念,都在这一城市更新的范本之中以最鲜活的方式得以沉淀和彰显。

标签:上海城市修缮历史风貌住宅

发表评论 (已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