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貌换新颜!上海佘山天文台回来啦,这个重量级“古董”也修好了→

抖音梗

( ◔ ڼ ◔ )

  旧貌换新颜!

  时隔两年

  上海人记忆中熟悉的

  佘山天文台

  以及上海天文博物馆

  在经历大规模修缮之后

  终归大众视野

  从3月20日起

  两处将面向社会开启试运营

  感兴趣的市民可以通过

  “上海天文博物馆服务”公众号购票预约

  或直接前往现场购票

  不过正式开放时间暂时未定

  预计在4月中上旬开放

  佘山天文台于1901年正式建成,作为中国首座拥有大型光学望远镜的天文台,其中的“镇台之宝”就是这座当时亚洲最大的40厘米双筒折射望远镜,曾被誉为“远东第一镜”。

( ◔ ڼ ◔ )

  据了解,自1901年起,该望远镜共拍摄了近7000张天文照片,包括最早的一批太阳、月球、星云、行星、星系等天体照片,并于1910年、1986年两次记录哈雷彗星的回归。有第一镜“坐镇”,佘山天文台也成为我国现代天文事业的起点之一,并在2004年建成常年面向公众开放的上海天文博物馆。

  但是,据上海天文台佘山科普教育基地负责人汤海明介绍,“远东第一镜”最后一次使用是在2005年。由于经年累月,加上山顶水汽侵入,第一镜已经“年老体迈”,镜片遍布霉斑、水渍,成像亦变得不很清晰。此外,天文台主体建筑因年代久远,也出现破损、漏水等情况。

  2018年,上海市科委相关负责人视察佘山天文台时就建议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尽早恢复这架具有重大科学及历史意义的望远镜的观测功能。经过3年谋划,2021年,在上海市科委和上海市松江区的支持下,经市文物局具体指导,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上海佘山天文台修缮工作正式启动。

( ◔ ڼ ◔ )

  佘山天文台1901年拍摄的首张月球照片

  修缮过程中,为第一镜“复明”是首要而艰巨的任务。

  汤海明介绍,因为望远镜基础资料早已经缺失,一开始只知道口径是40厘米、焦距是7米左右等一些基础参数,其他如镜片材料等参数和机械构造等一开始都是未知数,都只能一一重新进行现场勘测,再逐一修复。最终历经万难终于得以使第一镜成功恢复观测功能。

  随着现代天文学的发展,这批同时代的古老望远镜虽不能胜任科学研究任务,但在科普教育上却能派上用场。

  汤海明透露,这次修复团队为望远镜配上了专用拍摄接口,今后可以通过专业科学相机,甚至普通的数码相机,将百年巨镜看到的天体影像记录下来,通过打印或邮件留作纪念。上海天文博物馆向公众恢复开放后,也将逐步探索通过不定期组织科普互动让公众亲身体验“远东第一镜”的观星魅力。

( ◔ ڼ ◔ )

  与望远镜同步修缮的还有笼罩望远镜直径达10米的铁质圆顶。虽经过防锈处理,但是在佘山百余年风雨的侵蚀下仍然锈迹斑斑,2005年年末望远镜的圆顶就因齿条锈蚀磨损而无法灵活转动。

  老圆顶陪伴第一镜百年,同样是历史的见证,策展团队因此对部分替换下的圆顶铁板进行表面处理,将其镶嵌在了展馆入口的时间长轴上,让游客可以亲手触摸这百年的历史沧桑。

  除了望远镜恢复功能、建筑物修缮,此次修缮工作也丰富了天文博物馆的展厅内容,通过对第一镜历史资料的整理与挖掘,讲述了天文台在中国天文学发展历程中的点滴。

  为了方便公众参观,拉近天文和普通观众的距离,天文台后续还计划开发手机导览功能。此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还对天文台两万多册天文学相关古老书籍进行了整理,未来预计通过数字化的形式供公众调阅。

  即是新意,又有情怀

  百年天文台重新回归舞台

  你准备好去打卡了吗?

标签:天文台望远镜上海修缮天文

发表评论 (已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