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回忆让老宅“开口说话”:宝庆路3号,讲不完的海上传奇

QQ爱

(+_+)?

    宝庆路3号

    是上海的一个谜语

    这幢被称作

    上海滩老克勒最后据点的老洋房

    曾发生过些什么?

图片

    宝庆路3号

    从小出生成长在这里、该老洋房最后一任守护者徐元章的女儿徐蔼龄,在朋友的鼓励下,终于穿云破雾,细说从头,写下了《宝庆路3号》一书,该书日前由文汇出版社推出。

    作家金宇澄说:“她诚挚率直的回忆,让这座‘白茫茫大雪’覆盖的老宅恢复呼吸,开口说话;这卷‘建筑与人’的自述图像,让墙外人感受到墙内的命运色彩和沧柔的叹息,过目难忘。”

    揭开宝庆路3号的神秘面纱

    “爸爸徐元章和宝庆路3号很出名,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我的存在。”

    徐蔼龄说,“那是因为我后来大多数时间在国外,而且每次媒体曝光,我能躲多远就躲多远,除了几次爸爸强烈要求才不得不参加。”

(+_+)?

图片

    宝庆路3号

    尽管她一直认为,“爸爸才是最适合记录宝庆路3号故事的人选,他才是这段历史的真正见证人,他知道更多细节和往事,但是很可惜上帝没有留给爸爸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这个使命。”

    2014年,徐元章去世。2016年,徐蔼龄的母亲也因癌症去世,陷入无际痛苦和思念中的她常饮泣睡去又泪干而醒。命运一次次的打击让她不得不过早地进入了回忆模式。

    半年后,她在“宝庆路3号”公众号里写下本书首篇:“我的使命”。

    “与其说是使命所驱,倒不如说是我觅寻到一个释放积聚了多时悲痛、思念和压抑的出口,在字里行间中得以再见历历往昔,与另一世界的家人重聚。”

    电影情节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上世纪70年代中期,徐蔼龄在宝庆路3号这个秘密花园里出生,在祖辈的余荫下,她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一直到她20几岁离开上海去美国。此后,每年回国她还是住在这里,直至2009年父亲徐元章彻底搬离宝庆路3号。

    “宝庆路3号,网上有很多议论、很多猜测。在某些人眼里是个很大的官司;对某些人也许是个充满传奇故事的地方;对另些人则是一个有过美好记忆或者经历过是是非非的土壤。”

    但徐蔼龄说,“对于我——它是一个生我、养我、磨炼我的家。”

(+_+)?

图片

    《宝庆路3号》 徐蔼龄 著 文汇出版社

    这些年,一直有人劝徐蔼龄写宝庆路3号,因为媒体上的有关报道只是冰山一角。

    在她看来,“描写关于宝庆路3号和我爸爸的文章,有太多虚拟和偏差,还有更多我们家族说不完的传奇故事,让一向低调的我感觉到了使命感,希望我的故事能揭开宝庆路3号的神秘面纱,让大家了解宝庆路3号的人与事。”

    她说,“宝庆路3号不少客人的爱情故事都可以拍成电影,更不用说住在里面的人们。”

    身边朋友常会觉得,徐蔼龄是一个戏剧性很强的人,她的解释是,“其实这是因为我从小在那个充满各种传奇故事的地方长大,耳闻目睹了许多该或不该知道的事,电影情节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再不做些什么,这段历史将灰飞烟灭

    徐蔼龄是工科出身,从小爱动,虽然爷爷徐兴业是茅盾文学奖荣誉奖得主,但语文一直不是她的强项。

    但她说,“如果我再不做些什么,那么这段历史真的将灰飞烟灭,所以不得不涉足了一个我从没想过会涉足,也不是很有自信的写作领域。”

    “素不善文的我深爱我家、父母和亲人,文字是这份爱最好的载体,正因有这爱的驱动,五年中我不断回忆、挖掘和探究,不知觉中竟写下了十多万字的记忆片段。”

    出乎她意料的是,这一段段文字、一篇篇文章在“宝庆路3号”公众号上发布后,得到了朋友们的好评, 更没有想到会有出版的一天。

(+_+)?

图片

    宝庆路3号

标签:宝庆文汇爸爸这段故事

发表评论 (已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