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蓝图,十年“追梦”! “新徐汇”进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陈伟杰

(*>.<*)

  重整行装再出发,苦干巧干更要实干。十年间,徐汇区强化“四大功能”,打响“四大品牌”,城区功能布局不断优化,区域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城区能级和核心功能显著提升。徐汇人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以“追梦人”的执着,“开路者”的勇气,“实干家”的作风,积极推进“十四五”规划的实施,让区域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

  一张蓝图干到底

  城市更新发展加快

  随着龙腾大道云峰油库段最后一处道路断点建成通车,徐汇滨江8.4公里景观大道实现道路全线连通,成为目前上海中心城区唯一可以驱车看江的景观大道。过去十年,徐汇滨江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美术馆大道”的品牌打响,形成西岸传媒港、数智谷、金融城、生命蓝湾“一港一谷一城一湾”布局;发展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文化创意、现代金融四大战略四大产业;同时承接了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月、国际金融中心发展论坛,从“工业锈带”华丽蝶变“生活秀带”“发展绣带”。

  “十年磨一剑”,一张蓝图干到底。徐汇区围绕“两极驱动、东西循环、南北联动、中部提升”,持续优化空间布局,徐汇滨江之外,徐家汇、漕开发、华泾也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在漕河泾开发区,区区合作、区企合作机制进一步优化,漕河泾开发区城市更新持续推进,产城融合继续发展。

  在徐家汇,商圈城市更新步伐加快,太平洋数码二期、港汇恒隆广场完成改造,徐家汇国贸中心一期、二期投入运营,天桥连廊一期建成开放、二期主体贯通。徐家汇中心项目和天桥连廊三期、四期和五期正在加快推进建设。

(*>.<*)

  在华泾,“北杨人工智能小镇”建设如火如荼。总用地面积约54.3公顷的小镇,将以人工智能为核心产业,以新材料、生物产业和智能制造三大交互应用产业为重点发展产业,以科技服务为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配套支撑产业,形成产业集聚、产业交互、产业培育的产业生态链。

  过去五年,徐汇区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生产总值五年年均增长6%,2021年完成区级财政收入220.54亿元,五年年均增长4.9%。通过重大项目的牵引带动作用,持续扩大有效投资,五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1243.7亿元,年均增长19.8%。

(*>.<*)

  定义“未来”

  产业升级扎实推进

  巴黎有左岸,上海有西岸。2018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缘起上海西岸,至今徐汇连续参与承办五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2022年初,徐汇又成为上海首个将“元宇宙”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城区。徐汇区还正式发布了首部区级层面的元宇宙支持政策——《徐汇区关于支持元宇宙发展的若干意见》。作为全国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地区,从“AI”到“元宇宙”,徐汇成为定义“未来”的引领者,人工智能及相关产业总产出五年年均增长近30%。

  近年来,徐汇区积极落实市重大产业要求,积极构建“5 4 X”产业布局,打造“五型经济”标杆区,推动四大战略产业集群迈向千亿级,着力发展商业、现代服务业和先导产业。抢先布局元宇宙、绿色低碳、智能终端等新赛道,推动新兴产业积厚成势、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过去五年,徐汇区现代服务业主导地位更加牢固,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文化创意、现代金融等产业集聚发展。专业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等细分行业快速壮大。现代服务业营收稳步提升,五年年均增长16.7%。文创产业加速发展,总产出五年年均增长12%。

  为加速创新的动力引擎、提升“五型经济”的“聚合力”与“策源力”,徐汇区还实施了总部增能计划、加大金融资金扶持力度、营造法治化便利化发展环境,率先成立“区域型TTO”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设立全市首个区级国资创投平台“徐汇资本”,不断打通“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全链条,发挥高端国际会展论坛产业带动效应,促进人才、企业、技术、资金等国际产业资源汇聚,持续打响“科创绣带”品牌。

(*>.<*)

  中小企业和民企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的重要力量,为助推更多“小巨人”涌现,提升企业“信心指数”“信赖指数”,徐汇区持续加大了放管服改革力度,提升政府部门服务能力,加强权益保护,营造公平竞争环境,落实融资支持政策,有效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仅2022年,徐汇区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入选增量就创下了新高,入选数对比去年增长57%。

  当此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时,回眸过去,城区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区域建设日新月异,产业升级大有作为;展望未来,徐汇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建设新徐汇、再造新徐汇,为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应有贡献。

标签:徐汇徐汇区产业五年发展

发表评论 (已有条评论)